中國衡器業該如何再創風光之路
近日,《智能衡器產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,正式發布。《規劃》明確了我國智能衡器衡器產業發展目標,到2015年,我國智能器業的銷售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,年均增長率超過25%,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%。本土化智能衡器的國內*將超過30%。力爭到2020年,形成完整的智能衡器產業體系。
智能衡器是具有預測、感知、分析、推理、決策、控制功能衡器的總稱,它是先進衡器技術、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衡器產品上的集成和融合。體現了衡器業的智能化、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要求。智能衡器的水平已成為當今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。只有真正做到智能化,中國企業才算是真正在舞臺上站穩腳跟。
因此此刻正是中國企業轉變的時期。中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會,著力培育和發展智能衡器產業,加快衡器業轉型升級,提升生產效率、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,降低能源資源消耗。大力引進*技術,整合吸收,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,把企業創新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,以科技推動企業發展,形成完整的智能衡器產業體系。
當然,這樣的轉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它幾乎是對中國企業的一次大的洗禮,需要國家的支持和企業的決心。前面已提過,在這樣的環境下,企業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選擇,它必須背水一戰。而此時,國家也給出了強有力的支持。
(本文由上海佳宜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您收集,僅供參考)